10月21日下午,上海大劇院一樓展示廳正式升級爲“全息音樂長廊”,展廳兩側安裝的88個高品質的音箱及全息音效設備將正式投入使用,由上海音樂學院音樂工程系主任陳強斌教授爲音樂長廊“量身定制”的合唱、編鍾及銅管作品《天地回響》也將在長廊中首度奏響。
據介紹,這一全息技術在上海大劇院的實際應用,在特定空間環境中所呈現出的豐潤充實的聲學效果,有助于改變人們以往聽音賞樂的習慣,建立起一種新的體驗方式。
‖編鍾樂聲化爲“加冕序曲” 當代聲音藝術顛覆傳統音樂
這些年來,音樂愛好者對于全息聲的熱情很高,新的技術、新的環境、新的聆聽方式都在創新。今年5月,上海大劇院准備裝置全息聲系統,費迪曼遜四維公司邀請上海音樂學院音樂工程系的團隊也參與進來,幾方面的音響專家開始討論用什麽樣的內容來展示以及具體如何操作,團隊多次進行實地考察,全面了解空間的實際情況,最關鍵的是要在這條長廊中展示什麽樣的聲音內容。
上海大劇院有自己的文化品位定位、格調和氣質,給上海音樂學院音樂工程系教授陳強斌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每位觀衆在欣賞演出前都會聽到一組特殊的演出鈴聲,這是以編鍾錄制的聲音,這種獨特的聲音效果和以往的電鈴聲以及北京音樂廳的敲鍾聲迥然不同,編鍾的聲音將中國文化深深融入進去。在構建全息音樂長廊之前,陳強斌對聲音效果有幾種設想,其中與大劇院一拍即合的方案是以當代聲音藝術爲主的方式,陳教授認爲當代藝術的聲音概念已經很普遍了,之前很多人都在做,但這次是在3D空間裏做,這與上海大劇院的文化定位有關,也能體現劇院的文化引領作用。
‖八分鍾的沉浸式空間體驗 《天地回響》提升現場音樂感受
在經過反複討論之後,陳強斌想到一個主題,就是以觀衆熟悉的開場編鍾聲化成一段8分鍾的主題音樂。確定方案之後,他帶領團隊到上海音樂學院博物館對48個館藏編鍾進行聲音采樣,每個編鍾從正面敲、側面敲都是兩個音,相互之間是三度音,因爲每個編鍾有兩個音,因此最後是96個采樣,在上音音樂工程系的全息聲系統裏進行拼接,希望最後的成品能彌漫整個音樂長廊。
“上海大劇院是上海重要的文化地標,代表着一種文化定位和品格,而全息音樂長廊把原來的展示空間變成實際的聲音空間,把開場編鍾聲化成一段八分鍾的樂曲,並轉化成具有強烈儀式感的元素。”經過反複討論,這部八分鍾的樂曲被定名爲《天地回響》,按照編鍾宏大而沉穩的聲音特征,同時突出銅管樂的進行曲風格,啓用上海歌劇院管弦樂團及合唱團,由張誠傑擔任指揮,將銅管樂器、弦樂器、人聲合唱等混合方式進行配合,凸顯樂曲的進行曲風格,讓聽者感到加冕般的儀式感,同時兼顧實際空間環境的元素,充分利用展示廳的現場空間,采用全息聲技術並依靠高質量的音響系統來呈現,使音樂全方位彌漫在整個空間中,讓聽者地得到沉浸式的空間體驗。
‖發布會八分鍾正式亮相 《天地回響》響徹全息聲音長廊
2016年10月21日,上海大劇院舉行了《天地回響》的發布會。在全新改建完成的大劇院一層長廊內,來賓們先體驗了四段風格迥異的全息音樂。之後,上海大劇院院長張哲先生、費迪曼遜四維董事長邹四維教授、《天地回響》的創作者陳強斌教授先後就大劇院一層全息聲音長廊所運用的室內聲學技術、改造一層長廊的幕後故事、《天地回響》創作的由來等角度進行了演講。
演講結束後,來賓們作爲首批聆聽《天地回響》的聽衆,一起現場感受了氣勢磅礴、引人入勝的音樂作品。體驗結束後,來賓們通過久久不停歇的掌聲表達了自己內心的感受。
據大劇院介紹,《天地回響》將會在重要演出前在全息音樂長廊播放,讓觀衆們預先進入氛圍,而後進入劇院現場聆賞演出。大劇院有優良的硬件設施將現場錄音進行技術混音處理,用演出內容來充實、定制作品,並利用這一優勢將相關系統開發出來,讓有更多愛樂人士有“玩聲音”的可能性,使全息聲空間變成與人接近的環境。
‖科技藝術將改變生活 全息聲技術讓受衆回歸劇場
陳強斌非常看好全息聲的未來,認爲全息聲會進一步改變人的生活方式。唱片業衰退後,反而給劇院機構有更好的契機或是機遇,讓受衆回到現場。以往多年,嚴肅藝術脫離社會生活,這個全球性的問題,有望換一種方式複興以往唱片業的輝煌,並與人們的現代生活緊密結合。
內容來源:InfoAV China
更多專業資訊請訪問:www.美音美言.com www.mayeen.com